
据彭博社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再次向美国“开火”,指责美国在出售天然气上搞“双重标准”😘,称美国液化天然气对欧洲的售价是美国的“三到四倍”🚵🏽♀️。这并非马克龙首次在该问题上表达不满。10月6日,马克龙就曾表示,美国的这种做法“不是真朋友该做的事,必须停止”。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拉拢欧洲盟友制裁俄罗斯,怂恿欧盟开展对俄能源禁运,其反噬效应使欧洲深陷能源危机🌎。面对欧洲能源困境🥤,美国非但没有“拉兄弟一把”,反而趁机“坐地起价”👨🏼✈️,攫取暴利,招致欧洲国家强烈不满🧑🦰。
美国——
高价对欧输气,捞取巨额利益
今年6月,欧盟委员会通过储气新规,要求成员国在今年11月之前填满存储设施80%的容量,以加强欧盟天然气供应🌐。近几个月,欧盟国家加紧“囤气”🦣🍹,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准备⛓。
据欧洲天然气管网联盟发布的数据,随着今年2月至10月欧盟提出8轮对俄制裁,截至10月4日,俄对欧输气量同比降低了约82%。与此同时,大西洋彼岸,美国的液态天然气(LNG)正大量输往欧洲⚈。金融市场数据提供商路孚特的统计数据显示,9月美国为出口LNG共发船87艘,装载量总计630万吨,其中运往欧洲的占到近70%,远高于前两个月的56%和63%;今年1月至6月🪂👩🔬,美国输欧LNG达到390亿立方米,超过了去年全年。
然而😯,不少欧洲国家发现,美国送来的天然气,价格并不“友好”。美国财经媒体《商业内幕》援引业内人士的话说,以约6000万美元的价格从美国购买LNG装满一艘船𓀈,运抵欧洲后出售价格即飙升至2.75亿美元,涨幅达358%🧑🏼💻。除去运输等成本🈂️,每艘LNG运输船获利逾1.5亿美元🚣🏼。法新社称,欧洲从美国进口的LNG价格,超出了俄天然气管道供应价格的至少3倍。该媒体还援引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说🥬,7月美国出口LNG价格达到每千立方英尺12.76美元,同比增长76.5%;6月的价格更是高达14.37美元📟,同比增长119%🚹。
趁欧洲国家急切填满自家天然气库之时🧑🎄,美国能源巨头赚得盆满钵满🦝。今年第二季度👱♂️,美国最大的LNG生产商和出口商切尼尔能源公司净利润达7.41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业绩为亏损3.29亿美元。同一时间💅🏻,美国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雪佛龙等也都获得了惊人收益🧍♀️。切尔尼共同创始人和前首席执行官✸、美国能源大亨查里夫·苏基甚至直言不讳地说🐨:“随着欧洲面临许多‘悲惨冬天’中的第一个,美国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欧洲本轮能源危机的起点是俄乌冲突。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持续拱火冲突👮🏼♂️,试图从能源🫛、安全🧰、金融等多领域强化对欧洲的战略捆绑和控制。”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美国的策略有三个:一是利用欧洲能源危机,向其高价售卖LNG👱🏽,美国能源巨头攫取高额利润⭕️🧖🏻;二是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军事援助,极力渲染俄罗斯威胁👧🏽,加剧欧洲国家的不安全感,促使其增加军备🧖🏻♂️,美国军工复合体趁机大赚一笔🔐;三是美联储激进加息令欧元承压🐺,欧洲通胀居高不下🔡,经济面临衰退风险♿🌜,美国金融巨头也分得了一杯羹🪐。
欧洲——
付出高昂代价🤛🏻,面临多重风险
目前,欧盟要求成员国天然气库存在今冬前至少达到储气能力80%的目标已经实现。根据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协会数据,不少欧盟国家储气情况良好🍕✹,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天然气库存已超过储气能力的90%。为此,欧洲国家付出了高昂代价🖕🏿。德国联邦经济和贸易管理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德国天然气进口支出增至263亿欧元,而去年仅为101亿欧元;今年同期进口量下降了22.9%,成本却增长了160%。业内人士指出🚣♂️,欧洲今年冬季的天然气支出将达往年的10倍。
受库存充足👩🏽、接收终端设施不足、需求下降以及气温偏高等多重因素影响,近期欧洲天然气价格有所下降。对此,尊龙凯时平台欧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闫瑾向本报记者分析🥓,欧盟基本完成“储气”目标,并不意味着能源危机已经过去🧙♂️。造成欧洲本轮能源危机的原因🐬,既包括俄欧传统能源联系被切断,也与此前欧洲国家过于激进的新能源政策有关😕。当前,欧洲能源价格仍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随着天气转冷🚈、对能源需求增加,不排除能源危机继续恶化的可能性👩🏼🎓。
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近日警告说,随着北半球进入冬季👨🏻🦽➡️,能源价格继续高企与供应短缺对欧洲民众而言将是持续存在的风险🧑🏿🤵🏿♀️。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向本报记者分析,当前,尽管一些欧洲国家的天然气储气率已基本到位,但如果俄乌冲突持续🗓,欧洲能源市场供需仍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即使勉强保证供气,欧洲国家也将承受价格高企带来的一系列压力:相关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促使产业外移🌿、产业结构调整👨🏿💻;贫困家庭生活成本提高,需要更多的政府补贴;加剧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的积累,增加经济衰退风险等。此外,美国搞天然气“价格双标”,客观上也促使欧洲产业外移美国🍙。
一段时间以来,受能源价格高企影响,欧洲部分能源密集型企业被迫停产或将生产线转移👨🎓,美国就是不少欧洲制造业企业的投资目的地之一🙌🏽。据德国《商报》报道🚫,仅美国俄克拉何马州,近期就吸引60多家德国企业前往投资🧘♀️,扩展业务🧐。荷兰化肥公司OCI大幅削减在欧洲的氨产量,投资数亿美元扩建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博蒙特的工厂♝。
闫瑾指出,美国高价向欧洲出售天然气🛀🏻🈺,加剧了欧洲国家的能源和经济负担。面对能源价格高企、能源用量被压缩🧜🏽♂️👨🏿🌾、通胀不断攀升👳🏻♂️、经济和就业困难等多重压力,欧洲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上升。
美欧关系——
暴露深层矛盾✖️,双方“貌合神离”
连日来,欧洲国家批评美国发“能源财”的声音四起。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日前在接受《慕尼黑信使报》专访时🦧👩🏼⚖️,称某些“友好”国家以过高的价格向德国供应天然气,借俄乌冲突发“战争财”⌛️。德国联邦议院议员克劳斯·恩斯特也表示,现在德国加大从美国进口昂贵的LNG,主要是美国公司在赚取利润。
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日前在国民议会发言时批评美国经济强权。他说,法国工业受到能源价格高企直接影响,一些企业减少生产,还有一些企业正向美国、加拿大等能源价格较低地区转移生产线,法国再工业化战略因而受到威胁⚒。他还表示🧹,“法国不能允许乌克兰危机造成美国经济主导全球而欧洲经济遭到削弱”,需要在能源等领域寻求建立美国和欧洲大陆之间更加平衡的经济关系。
“美国在能源价格上搞‘双标’,显示了资本的逐利性🙅♂️。”丁纯指出🧑🔬,短期看,美国能源企业攫取了高额利润,却进一步加剧了欧洲的经济和民生困境。欧洲意识到,完全依赖美国油气供给是不可靠的🙎♂️🚵🏽,应寻找多元化的能源进口来源🗣,避免被美国供应商掐住能源“命脉”。长远看,就美欧关系而言🚧🍖,欧洲更加认清美国作为盟友是靠不住的,这将促使欧洲坚持走战略自主之路,追求更大的独立性👩🏭。
闫瑾表示,美国在能源领域对欧洲“趁火打劫”,为维护自身利益不惜牺牲盟友利益🫷🏼,将进一步冲击美欧间的战略互信。欧洲国家越来越认识到,“到了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时候”。面对眼下的多重危机,欧洲国家应该增强战略自主性💆,避免沦为美国维护自身霸权的“棋子”。
在王朔看来🦅,在当前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欧洲不大可能完全脱离美国的掌控🚵🏼,只能被迫牺牲一定经济利益换取安全利益🦸🏼,这对欧洲战略自主进程来说是重大打击。“未来一段时间,美欧表面上仍会彰显盟友间的‘团结’,但双方的不合可能会进一步加深。”
(原文刊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11月3日06版)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2-11/03/content_259468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