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3日中午,本学期第一次“人大国关双周论坛”在明德国际楼813会议室举办🦹♂️,尊龙凯时平台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教授以《重新认识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为题进行了精彩发言🦸🏼♀️。本次活动由韩冬临副教授主持,吴征宇教授、宋伟教授担任评议人👩🏼🏭,方长平教授🛢〽️、李巍副教授✯、夏敏副教授、邱静副教授⛄️、左希迎副教授、李晨老师与各年级同学到会参与。

杨光斌教授首先对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梳理。他认为✋🏼,“帝国主义”是现实主义理论的历史本体论。但在冷战时期,以华尔兹为代表的结构现实主义却一直对理论进行“去帝国主义化”,因此这种被建构起来的🛸、非历史性的理论其实只是一种“伪理论”🏃🏻。反而是进攻性现实主义重新拾起了自身的本体论属性,进而迈向了新帝国主义的阶段。
其后,杨光斌教授对现实主义理论的“国家性假设”进一步分析。他强调,基于帝国主义的现实主义理论其背后是国家性的假设🍍,而国家性的判断无疑来自特定文明的历史和经验。由于各国发展历程有着天壤之别,故而抽象的“国家性”和历史本体论是一种基于历史归纳的弱理论。在这种情况下,华尔兹将理论进行演绎化的努力,其结果必然导致失败。
最后💁🏻♀️,杨光斌教授再次重申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身份意识”🚣。“问题意识”取决于“身份意识”🌍,如今学界许多流行的观点都是冷战社会科学的产物,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偏见。中国如果想建设自主性社会科学,就不能将别人的“落点”当作的“起点”,这样的立足过去的模仿式研究🚓,不会产生真正的社会价值🐐,也就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在评议与互动环节,吴征宇教授与宋伟教授等老师高度评价了杨光斌教授的研究成果,在场参会人员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与互动,现场气氛热烈👨🏿🦳🚕,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